核心提示
创新型的高等教育会带来创新型的社会和创新型的经济。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全面铺开,在我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对创新服务的效应需求也越来越凸显。8月8日,省政府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围绕新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战略部署,出台《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意见》,提出了推进河南高校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
省教育厅召开会议,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代表就推进协同创新工作的典型经验及学校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进行了交流。
现状
高校创新优势和创新要素没有有效释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创新方面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郑州大学申长雨院士主持的神州7号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首次突破了中国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的关键技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为我国航天科技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郑州大学被确定为神舟系列和嫦娥计划宇航员出舱服关键部件的研制定点单位。
河南大学的“民航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被全国44家机场采用;“造纸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新技术”解决了造纸黑液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
河南农业大学连续主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粮丰工程”河南课题,该课题屡创小麦、夏玉米全国和世界最高产量纪录,并在国内率先实现同一地块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1524.74公斤的超吨半粮高产典型。
……
虽然我省高校在创新方面取得很多成就,但是,目前河南的高校还存在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设置还不够优化,科研成果还不能及时转化,高校的人才、学科等创新优势和创新要素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其根本原因是创新体系构建不完善,创新机制不健全。
破解
8000万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说,我们要通过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在政府推动下,使高校的人才、学科、科技平台紧紧围绕河南的重大战略和科技企业行业需求实现更大范围的创新要素的有效聚集,实现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实现高校学科做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共赢。
协同创新计划从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的重大技术瓶颈出发,通过建立30个左右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集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承担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使之成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业产业技术研发基地、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引领阵地、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促进高校实现集聚、开放、高效发展,推动我省知识、技术和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在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每周期支持30项左右。协同创新计划设置四个类别,分别为:面向行业产业和战略新型产业、面向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面向学科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
在经费上,省财政将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建设。2012年,预留了8000万元用于该项计划的实施。
编辑:新闻宣传处
郑重声明:近期发现有人假冒我院网站行骗招生,侵害我院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的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0371-60109636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