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0109636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寄语 校史沿革 学院荣誉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教务处 学生管理处 财务处 后勤保障处 招生处 就业指导中心 团委 资助中心 院务决策委员会 新闻宣传处 人事组织处 学院办公室

院系设置

人文政法系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管理系 艺术传媒系 建筑工程系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

党团建设

党建新闻 理论学习 学生党建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习中心

证书查询
入学查询
联系我们



就业信息

位置:首 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信息

大学生就业新变局部回暖 春天未至
日期:2012-03-17    浏览:1362次     Aa:【大】【中】【小】

  伴随春天的到来,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季渐近收官。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再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众议热点。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也联合制定了首部国家级促进就业专项规划: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数据显示,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共680万人,较前一年增加20万人;在上海,应届毕业生总数18万余人,较前一年增加约1万人。相比过去10年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年均700万人左右,增长趋缓。

  与之对应的,是求职季中传出的一些“利好”:不同领域都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反转”趋势;很多企业招聘时给出的薪水较往年提高约5%—10%;一批新型民企大大增加了招聘大学生的力度……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生就业的春天渐近?未来几年,“回暖”可期?

  有学生offer多得拿到手软?专家分析:有一定代表性,但限于少数“精英”

  【分析】据应届生求职网CEO曹洪涛观察,名校优秀学生手持大把offer的情况,去年就已出现,今年尤为明显,在IT、汽车、银行、快消等领域,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反转趋势。从同济大学近两年数据看,该校2010届毕业生总体供需比为1:8.2;2011届毕业生总体供需比达1:15;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2012届毕业生招聘校园宣讲会,次数也较前一年增加近四成。上海大学举行的招聘会共提供1.1万多个就业与实习岗位,用人单位数量、岗位数量,以及外省市来校招聘单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不过专家认为,当前岗位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几年前金融海啸压抑了用人需求后产生的反弹效应,并不具备长期保持这一态势的驱动力。同时,我国当前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谈不上是“专业人才”。他们求职时,甚至可能面对来自农民工、非大学学历者,以及“4050人员”的竞争。不久前,社会工作、广告学等18个本科专业,还因连续3年签约率过低、布点较多遭到市教委预警。因此虽然当前就业需求有所增加,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态势仍将存在。

  外企遭遇招聘难,被迫加薪?专家分析:加薪更多出于“跑赢CPI”目的

  【分析】高校就业专家指出,企业提高起薪的根本原因,在于提升引才竞争力。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浩明认为,今年大部分企业招聘时给出的薪水较往年提高约5%—10%,“将其放在经济大环境中考量,这样的升幅,更多出于‘跑赢CPI’目的,如果不加,如同变相降薪,招聘时显然会降低竞争力。”

  专家透露,自2010年以来,由于市场复苏、企业利润增加等因素,招聘市场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双双呈现升温态势。随着产业升级、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发展等,今年外企纷纷加大招聘应届生的力度,提薪的外企集中于制造业、IT业、通讯业等,这些自金融危机中苏醒过来的企业利润有所回升,同行业人力资源争夺加剧。“中智外企进名校”201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明显增大。根据中智薪酬对上海外企的调研,相比2010届毕业生,2011年应届生起薪上涨17.25%。在此背景下,今年招聘会岗位的薪酬竞争力也有所提升。

  新型民企大量招揽大学生?专家分析:优秀大学生流向高科技民企或成趋势

  【分析】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11)调查公布了上海地区十佳雇主,博世(中国)、巨人网络集团、联合利华(中国)等当选。其中,外企6家,国企2家,民企2家。上海地区的受访者还认为,最佳雇主应该具备的首要特征是:“完善的福利待遇”,其次是“有竞争力的薪酬”、“具有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

  专家表示,虽然这些年,大学生回到“体制内”的就业趋向明显,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受到热捧。但是,随着一批新型民企在创业板上市,迅速融资扩大规模,并确立行业地位之后,企业机制发展逐渐成熟,需要一批有知识、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企业,同时,一批敢于创新,看重个人锻炼成长的大学生也愿意投身其中,这或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创新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就业人数的高峰期。由于供需矛盾相对前些年趋缓,未来几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机会将逐渐增多。然而,随着我国GDP增速的放缓,就业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旧并存。

  依然明了的是,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就业观念的转变与自身技能的提升,才是通往“春天”的最佳路径。


友情链接 郑州电子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郑州市教育局 河南省教育厅
电话:0371-60109636
邮箱:zzlgxy01@126.com
邮编:450002
地址:郑州市西大街138号银座国际12层
网上报名
微信公众号
©1993-2025 郑州理工专修学院(院校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8006433号-1

郑重声明:近期发现有人假冒我院网站行骗招生,侵害我院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的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0371-60109636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