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0109636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寄语 校史沿革 学院荣誉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教务处 学生管理处 财务处 后勤保障处 招生处 就业指导中心 团委 资助中心 院务决策委员会 新闻宣传处 人事组织处 学院办公室

院系设置

人文政法系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管理系 艺术传媒系 建筑工程系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

党团建设

党建新闻 理论学习 学生党建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习中心

证书查询
入学查询
联系我们



教育时讯

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时讯

聚焦高校当前人才培养:必须聚焦“90后”培养
日期:2012-12-17    浏览:893次     Aa:【大】【中】【小】

  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两个紧迫的局面:一个来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来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自身。

  党的十八大提出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现在算起,到实现这一目标,仅仅8年,不足100个月,更不足3000天。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实上已经进入倒计时。这种情况下,历来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的高等教育,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情势急迫。

  大学本科生已全为“90后”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自身的局面是,“90后”在高校迅速崛起。据统计,自2008年开始,年均有680万“90后”进入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成为新一轮的培养对象。照此推断,2012年,“90后”已全部覆盖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队伍,占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舞台。

  这等于说,从2012年起,全国高校平均每年向社会输送680万名“90后”大学毕业生;未来8年,累计有5440万名“90后”大学毕业生,先后奔赴四面八方,扎根各行各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生活的生力军。再看远一点,未来38年,也就是到2050年,目前在校或毕业的“90后”大学生,将历经社会实践的磨炼砥砺,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小康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高校必须聚焦“90后”培养

  可见,“90后”人才培养已经不再是飘渺的谈资,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把人才培养的焦点聚于“90后”,势在必然,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落,他们生长在一个观念多元和信息汇聚的开放社会。这一时代,不仅激发、培植、养育了他们成才的潜能和优势,也一定程度地造成了他们成长的惰性和浮躁。综观高校“90后”在校大学生的生态不难看出,他们一方面思想开放、敏锐、活跃,自信张扬,激情澎湃,另一方面理想信念较为薄弱,价值取向偏于扁平;一方面善于求新求变,不断扩大信息量和知识面,更新知识观念,擅长从正面接触科学技术,迅速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却更注重实际、利害、功用;一方面有强烈的成才欲望,浓厚的自我主体意识,热烈的时尚追求,另一方面却缺乏对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进取奋斗精神。显然,“90后”大学生与他们必将融入的“小康社会”之间,既有相适的一面,也有相左的一面。

  培养“90后”成国家急需人才

  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枢纽工程、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走向未来的当务之急就是:

  如何把“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杰出人才,使他们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品质,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宽广的国际视野,又具有高度认知的民族精神;既具有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坚守,又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既具有掌握、探究、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具有实践与组织管理能力;既可以立己、达己、成己,又可以立人、达人、成人,既能顺应自然,发展经济,积累财富,又能造福社会,改善环境,诗化人生。

  如何让“90后”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实现大学主体向社会主体的转换,能够肩负历史时代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应对全球变化与动态竞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最广大人民创造生活福祉。

  如何提升“90后”人才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为社会生活增添活力,为经济活动增添动力。如此等等。

  注重人才质量和效益提升

  按照我们的认识,高校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90后”大学生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来自社会、面向社会,并且要走向社会、影响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者、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90后”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结合进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中,结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深入领会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对“90后”的价值需求,获取人才培养的灵感,拓宽人才培养的视野,确立人才培养的坐标、规格、思路、原则和方略。

  我们看到,“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活富饶的社会,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由此,高校“90后”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便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谐统一,全面发展的人。“小康社会”将是注重内涵发展的社会,由此,高校“90后”人才培养,便应当全方位、全过程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人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小康社会”将是鼓励个性、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由此,高校“90后”人才培养,便应当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空间,为拔尖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不拘一格降人才。

编辑:新闻宣传处

友情链接 郑州电子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郑州市教育局 河南省教育厅
电话:0371-60109636
邮箱:zzlgxy01@126.com
邮编:450002
地址:郑州市西大街138号银座国际12层
网上报名
微信公众号
©1993-2025 郑州理工专修学院(院校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8006433号-1

郑重声明:近期发现有人假冒我院网站行骗招生,侵害我院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的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0371-60109636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