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打破博导终身制
4年前已尝试“全额资助”变革带来成果和压力“全额资助”指标大幅增加
资助博士生导师制度,并在当年首批选了5个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申请获准的博士生导师需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一次性支付所招博士生4年的全额奖学金。
那一年,38岁的副教授臧明玺以她一项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申请到一名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成为郑大历史上第一位副教授职称的博士生导师。“按照常规,别说副教授,很多教授也当不上博士生导师。”臧明玺坦言,她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很多和她一样没有资历的年轻教师有了当博导的机会。
变革带来成果和压力
变革带来成果。今年6月,郑大第一批全额资助的博士生中4人毕业,他们的科研水平均高于同届博士生的平均水平,其中,两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学系任景莉教授指导的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生程志波,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世界着名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收录9篇。
变革同样带来压力。对此,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有高水平教师队伍,博士生导师肩负着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他们应该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导师不断进取,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额资助”指标大幅增加
改革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今年起,郑大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将由过去每年的5个~10个扩大为每年30个~50个。让博士生招生指标的配置与科研经费、研究成果挂钩更加紧密,并向重点课题、重大成果产出的学科及新兴和交叉学科与团队倾斜,为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创造条件。
编辑:新闻宣传处
郑重声明:近期发现有人假冒我院网站行骗招生,侵害我院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的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0371-60109636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