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0109636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寄语 校史沿革 学院荣誉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教务处 学生管理处 财务处 后勤保障处 招生处 就业指导中心 团委 资助中心 院务决策委员会 新闻宣传处 人事组织处 学院办公室

院系设置

人文政法系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管理系 艺术传媒系 建筑工程系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

党团建设

党建新闻 理论学习 学生党建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习中心

证书查询
入学查询
联系我们



教育时讯

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时讯

“行业背景优先”下,“双师型”队伍怎样建
日期:1970-01-01    浏览:1365次     Aa:【大】【中】【小】

  “职教20条”明确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执行上述政策,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是否能够进到职业院校?二是这些人进来了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职教教师?三是没有相应经历的职校教师怎么办?

  “行业背景优先”是世界通识

  职教教师需要具备何种知识基础呢?中国理论界构建了“三性”结合的职教教师知识体系,“三性”即职业性、学术性和师范性,一般认为具备这三类知识者才能成为合格的职教教师。但甚为遗憾的是,对于上述三类知识的获取顺序,一直缺乏科学认识和制度设计,体现在“职业性知识”主要依靠教师职后企业实践来弥补,这不仅不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也与世界主流做法相违背。

  “职教20条”对职教“双师型”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即“行业背景优先”。教师不仅要有职业知识或企业实践经验,而且强调职业性或技术性知识需要优先安排和提前获取。实际上,这种认知早已是世界通识。在英国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教师要满足的条件是,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甚至教师本人就一直在这个行业经营和实践,在继续教育学院做专业教师只是其第二职业。在德国,申请职教教师岗位必须具有1年企业经验或者正在从事相关行业6个月以上。在澳大利亚,职教教师必须具有行业经验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

  “行业背景优先”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拥有行业背景者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职教教师呢?显然不是。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性职业必须经过科学的教育和专门训练。1972年英国詹姆斯提出教师培养的“三段论”,即师范教育、教师入职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标志着教师教育范式正式形成,教师作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式构建。现实职校课堂中,不乏具有行业经验者不知道如何教学和有效教学之要义,有的甚至会闹出教学笑话。

  “行业背景优先”国外如何实践

  好的政策应该在行动上找到通道。“行业背景优先”之道在哪里?德国著名职教专家劳耐尔认为,世界各国在职教教师培养方面存在不同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其中英国与德国形成了两大典型模式。

  我们首先看看英国模式。英国《教育与培训者标准》明确指出,英国职教教师要成为“双专业”专家的身份,即职业或学科专家,同时是教学专家,他们必须致力于维持和发展这两方面角色的专门知识,以确保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英国职教教师培养是典型的资格导向。历史上,英国职教教师都是由行业和企业的工匠担任,早期师傅带徒弟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体系。也就是说,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来自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优先对象,至于有没有教师资格不是职业学校关注的重点。因此,英国的“双专业”是指职教教师既是专业的职业人,比如美容师、管道工、建筑师等,又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当然,这并不是说英国政府不要求教师资格,只是把行业资格作为前提条件。那么,如何确保具有行业经验的人能够有效实施教学呢?英国实施学校领导的教师入职教育,认为教师资格是需要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获得的能力资格。

  可以看出,英国让来自行业的教师掌握“如何教学的技能”,而我国“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求新教师掌握教学法之外,更多强调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职业经历和企业经验。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模式。针对职教教师的培养,德国提出了“双专业+双实践”的目标要求,即职教教师要具有教育科学和专业科学的“双专业”,同时要具有教师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双实践”能力。在落实此目标的实践中,德国采取的是三阶段教师教育模式,即:职业性“优先行业资格”+学术性硕士教育+师范性的专门化培养。

  德国明确规定,申请成为职业学校教师者,必须具有企业实践经验1年或者已经开展了6个月企业实践。显然,德国对于职教教师的要求也是强调其“行业背景优先”。1998年,欧盟《博洛尼亚宣言》发表后,对教师学历统一要求为硕士学历文凭以上。为了对接欧盟资格标准,德国对职教教师采取了3+2学术导向的培养模式,即大学3年和硕士2年的学术培养,在这一阶段,德国非常注重教师的学术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科学(职业教育学、经济教育学、职业性专业和第二专业的专业教学论、学校实践学习,90学分)、专业科学(职业性专业和第二专业的专业科学,180学分)、学士论文和硕士论文(30学分)。

  在德国,有企业经验并有硕士文凭还不能成为教师,要成为教师必须进行专门的教育性教育和实践,并通过国家第二次考试来认证。也就是说,德国教师培养要进行系统的实践性教育,要针对教师开展“导入课—听课—伴随上课—独立上课”等具体的实践环节。这再次说明,教学是一种实践的技艺,教师培养必须基于课堂教学实践。

  “行业背景优先”的中国选择

  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双师型”队伍建设路在何方?必须深入学习“职教20条”精神背后之意涵,对标对表,借鉴和学习发达职教国家经验,按照“优先行业资格,强化入职教育,夯实两个升级实施继续教育”三段模式科学推进。

  首先,优先行业资格。按照“职教20条”要求,让具有企业经验和行业经验的技术人才成为职业院校首选,这是确保职教教师职业性(技术性)的根本,需要制度设计上的创新和突破。国家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尤其是制度性认同待遇,让这些学历层次不高的技术人员有资格成为教师,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特别是人社部门在制度上有专门的配套安排。从地方和院校而言,要创新制度设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打造和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环境,让院校能够吸引拥有企业经验的技术人才加入。

  其次,强化入职教育。优先不是唯一,考虑到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他们还必须进入职业学校专门系统学习如何做教师。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形成规范的入职教师教育培养课程和评价体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能力本位教育,应强化教学能力的标准化考核,采取结果导向评价策略。落实“反五唯”,真正让具有成果和能力的企业技术工匠进入职业院校,不能再唯学历、唯文凭、唯职称来评价教师,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质量、创作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研发的技术和专利等事实成果为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师。唯有这样,才能让“行业背景优先”落地生根。

  再其次,夯实两个升级(职业升级与教学升级),完善继续学习制度。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尤其作为职教教师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更需要不断加强职后的继续教育,做终身学习者。从世界经验看,职教教师必须始终对职业与技术知识进行升级和对教学方法进行升级,确保课堂所教的能反映产业发展最新技术要求,确保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适应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而优先行业资格是夯实两个升级的前提。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3日第9版

编辑:新闻宣传处

友情链接 郑州电子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郑州市教育局 河南省教育厅
电话:0371-60109636
邮箱:zzlgxy01@126.com
邮编:450002
地址:郑州市西大街138号银座国际12层
网上报名
微信公众号
©1993-2025 郑州理工专修学院(院校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8006433号-1

郑重声明:近期发现有人假冒我院网站行骗招生,侵害我院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的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0371-60109636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