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0109636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寄语 校史沿革 学院荣誉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教务处 学生管理处 财务处 后勤保障处 招生处 就业指导中心 团委 资助中心 院务决策委员会 新闻宣传处 人事组织处 学院办公室

院系设置

人文政法系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管理系 艺术传媒系 建筑工程系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

党团建设

党建新闻 理论学习 学生党建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习中心

证书查询
入学查询
联系我们



教育时讯

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时讯

“双高计划”:追求高质量发展 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日期:2019-10-30    浏览:1342次     Aa:【大】【中】【小】

  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加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迫切更紧要。“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这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也是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之后国家支持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目前,“双高计划”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已然形成,197家首轮建设单位已浮出水面,笔者认为,下一步重在建设方案,实在行动逻辑,贵在职教特色,难在革故鼎新,亮在引领示范。简言之,“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是核心追求,深化改革是主要担当,协同推进是必要生态。

  “双高计划”扬帆高质量发展

  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双高计划”的主旋律。质量“高”在哪里?笔者认为,一是高标准定位。“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要先强自身,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密切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精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撑重点、支柱、紧缺、特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增值,为学生赋能,彰显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还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创造能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接续改革创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真正做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二是高水平设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公布后,建设方案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进一步准确理解“双高计划”的立意和内涵,明晰规划与实施的目标、内容、路径、策略,按照“两步走”的部署梯次递进,体现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抓手、新模式、新突破。完善后的建设方案,改革发展任务应更具体更落地、更有逻辑更有力度。三是高效率实施。“双高计划”是荣誉,改革任务是重担。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和双师队伍?如何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篇篇大文章,盘盘活棋路。其中涉及的教育价值和产业逻辑、学校诉求和企业需要,解构和重构、继承和创新、现实和理想,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高水准、高效率应是题中要义。四是高效能产出。项目是载体,投入需产出,结果看绩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群建设目标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高符合度,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国家和区域的高支撑度,培养方案、教学运行、培养质量与“三全”质量管理的高契合度,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实践基地、教学资源等供给的高保障度,学生、用人单位、政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满意度,业内、社会、国内、国际的高知名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培训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1+X证书制度、职业培训与技术技能积累等职业教育类型的高辨识度,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教品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责无旁贷。五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是新时代的呼唤,尤其是今年高职有质量的扩招100万人,对高职学校来说更是重大的考验,要求量变和质变“双变并举”,校招、社招的规模更大,中、高、本贯通发展的体系更全,专业课程教师的结构更优,校企合作、综合治理的机制更活,对外交流、多元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更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要大胆探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双高计划”领航改革创新发展

  “双高计划”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主调是引领改革和创新。“职教20条”奠定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双高计划”是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发挥什么作用的大问题。站在新起点上,笔者认为,“双高计划”舞动改革龙头,一方面应该按照总体要求,聚焦“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十项改革发展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全面落实改革发展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项重点,搞清弄懂改革内涵,将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高地是办学关键。评价一所高职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不高。笔者认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改革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要推进“三教”改革,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开发使用校企“双元”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推动课堂革命;要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文化积淀,探索体现实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创新服务平台是补齐短板。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是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高职学校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双高计划”把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并列为两大支点,就是要引导高职学校补齐短板。笔者认为,打造创新服务平台,要抓好三个融入,即融入产业发展、融入行业企业发展、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搭平台、建机制、定制度,一系列举措相互配套,确保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整体提升,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

  高水平专业群是特色体现。要把专业群建设上升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专业群作为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载体、服务灵活有效的重要途径、内部治理重构的重要机遇,通过专业群建设引导学校准确定位,凝聚办学特色,形成具有显著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形象品牌。笔者认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要把握好“三个高”特征。对接产业吻合度高,要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聚焦服务面向,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专业方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资源整合共享度高,要有机整合课程、教师与实训实习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最大化,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人才培养产出度高,要培养一大批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教”改革是提质手段。“三教”改革,教师是关键,要瞄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将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结合好,激发广大教师主动参与“三教”改革的积极性。要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体现主流技术。要推广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变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

  最后,“双高计划”建设需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国家、地方和学校要同频共振,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优化改革发展环境,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或企业、项目单位之间也要凝心聚力,构建协同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生态。“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也要起到引领带动和辐射的作用,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获得感”,形成“双高计划”建设引领区域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

  “双高计划”建设,新业新担当,唯有改革创新方能高质量发展,唯有协同聚力才能登高致远。(作者邢晖,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邢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新闻宣传处

友情链接 郑州电子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郑州市教育局 河南省教育厅
电话:0371-60109636
邮箱:zzlgxy01@126.com
邮编:450002
地址:郑州市西大街138号银座国际12层
网上报名
微信公众号
©1993-2025 郑州理工专修学院(院校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8006433号-1

郑重声明:近期发现有人假冒我院网站行骗招生,侵害我院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的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0371-60109636 【查看详细】